距離上次的履歷大概是八月時,習慣在修改過後在檔名的最後附上月份簡寫,不知不覺從oct一路來到dec、然後jan
在美國時,常常聽他們說美國學生從大一就開始修履歷修到畢業,當時的自己還無法理解為什麼履歷要一直修?有什麼好修的?
結果到現在才能體會其中意義,每一次翻開履歷都會發現自己的不足,總覺得還是不夠美不夠漂亮,而現在去看自己八月份當時自認為已經完美的履歷簡直無話可說,心中盡是「靠當初寫這到底什麼鳥!」
#履歷不是要把你生平所做全部列出,而是要「去蕪存菁」,想清楚所應徵的工作要的是你什麼特質,評估之後再把「相關」的活動放上去,而放上去不只是單純放上去,更要「清楚敘述這個活動/經歷帶來的benefit」,履歷就是要讓人力主管清楚看到你履歷的重點。
另外,履歷也是變相的「引導面試」,怎麼說呢?你想要主管問你什麼?儘量鋪成到會讓主管有興趣,另外也必須對自己的履歷所寫的每一項經驗熟悉,隨時準備好會被細問的可能。
覺得自己說了一堆屁,用說的永遠比實際做起來難,實際去修履歷真的會修到很想耍白爛,而且每當自以為準備完善時請朋友過目,總還是會有小缺失,這就是為什麼履歷要一直修。
台灣人喜歡看表格式的履歷,簡單明瞭清楚,而國外則比較喜歡看條列式的履歷,這些去找Sample時都不難發現。
好了,那申請表又是啥?
很多公司會有自己制式的履歷申請表,就把已經弄好的資料填進去即可。
不過最煩的就是有些申請表真的很<€}*~£<+}¥|£*\£⋯⋯⋯⋯⋯
怎麼說,就是它的申請表裡有一堆亂七八糟的問題,好啦我承認大部分都是一些面試愛問的像是:你遇到最大的挫折及影響?如何定義成功及經驗?你在團隊中的角色?試說明?
但是要寫中文並不難,很多都要中英文或是直接給你英文!(大部分是MA),寫到一半都差點要放棄了==
雖然知道大學畢業去投MA根本是被電慘,但就覺得反正都試試看也沒損失(其實能填完申請表就覺得有點佩服了⋯)
但套一句前人的話,面試其實是看你這個人好不好相處,面試的人想不想和你一起工作,個人特質大於能力(但還是不能太差拉),總之好像是特質跟印象分數比較重要。
好了,開始講自己。
目前小目標是進銀行業,再來才是學長姐大部分都在的會計師事務所。
而銀行業鎖定的是消金MA及理專,自己覺得還蠻有挑戰性。
鎖定的銀行目前以外商的花旗、匯豐、渣打為主。
花旗聽說壓力很大,能撐過半年一年就很強,而花旗出來的人好像都頗搶手,所以還蠻有興趣的。
而匯豐就不解釋了,我一向的愛牌。
渣打是因為上次幫主過管送東西,進到渣打發現他們brand marketing的主管好美麗而且人超nice!!!不過⋯感覺的出周圍氣氛,應該也很操。
反正年輕就是沒什麼在怕的,機會成本最低的時候就儘管被操吧!
雖然知道第一份工作不會是一輩子的工作,但還是希望可以待個三五年,好好衝上一定的職位。
不怕一開始是從基底開始,因為這樣才能最貼近第一線,在日後當決策者時能考慮的更完善。
反正大不了工作幾年去國外念個MBA或是MS再回來重新考MA就好。
以上!
(繼續煩惱申請表orz.....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
歡迎留言給我 :D